18033242108
首页 > 媒体资讯 > 开业攻略 > 正文

于洋:金融圈打拼30年,乒乓球是我撕不下的标签(于洋ceo)

时间:2023-02-15 00:00:02 热度:198

原标题:于洋:金融圈打拼30年,乒乓球是我撕不下的标签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于洋五字头的第一年,持续的高压工作状态让他的身体免疫系统有些吃不消,一些小毛病开始找上身。有时候于洋想躺平,但看着两个以父亲为榜样的孩子,他决定还是得提起十二分的精气神;另一个原因,他不想给乒乓人丢脸。

于洋是平安银行东莞分行的党委书记和行长,也是中国平安集团任命的东莞地区统管党委书记,分管着东莞 11 家平安金融机构的党建工作。他不想丢脸的乒乓人身份,要追溯到遥远的30年前,那时候他是八一乒乓球队一名普普通通的队员。

30年前初入金融圈,于洋最忐忑的就是乒乓球运动员这个身份,这个身份给了他最初的机遇,但他不想靠它走一辈子。30年里,于洋始终提着一口气,也终于靠着自己拼命三郞般的努力成功摘掉了乒乓球这个标签。然而当我们在视频通话中准备从头聊起的时候,于洋却在自己最初拿起球拍的故事里就哽咽到无法继续了——原来乒乓球这三个字是写进血液里的,他人生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遇到的每一个贵人、困境中仰仗的每一分韧劲和底气,都有着乒乓球的影子。如今的于洋在每一次自我介绍时都会坦然甚至骄傲地告诉对方,自己曾经是一个不太成功的乒乓球运动员。

于洋是唐山人,上小学前,他的家乡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大地震。1978年,6岁的于洋上了小学,学校旁边就是唐山市体校。那时候的唐山正在热火朝天的重建中,体校也不例外。因为大地震的影响,体校里的小年龄队员减员严重,乒乓球队教练常尚开始在附近的小学里物色苗子。

于洋的同班同学樊玉明因为从小爱打乒乓球,那时候已经成了市体校乒乓球队的一员,带着教练布置的找个能用左手打球的孩子这一任务,他把于洋推荐了出来。当时的于洋碰都没碰过乒乓球,他被选中的唯一理由就是左撇子。于洋的父亲在市煤研所工作,母亲在市交电公司,在要不要去打球这件事上,父母没有纠结,忙碌的工作让他们一直无暇看管下午4点半就放学的儿子,去了体校,有人管了,起码六七点钟之前不会到处乱跑了,于洋学球的初衷就是这么简单。不仅如此,进了体校又发衣服又管饭,这对于震后普遍生活不富裕的唐山工薪家庭来说,无疑是解决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尽管只是把体校当成了托管班,但小于洋很快展现出了在乒乓球方面的灵气。1981年,在北京什刹海体校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少年开拓杯乒乓球比赛中,于洋、樊玉明和张海涛获得了男子乙组团体冠军。第二年的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他们3人又获得了男子乙组团体冠军。1982年河北省队招新,当年招收1970年龄段的孩子,但教练刘文清相中了1972年出生的于洋,认定他是一个好苗子,在一年只能招收四五个新队员的限制下挤出一个名额,破格提前两年把这个左手小将招进了省队。提到自己的贵人刘文清教练,于洋湿了眼眶,后来的事实证明,刘教练看走眼了,我并不是个优秀的苗子。然而若不是刘教练的看走眼,于洋的乒乓之路大概会停止在小学毕业的年纪,他后来的人生经历也不会如此丰富多彩。

成为河北队最小的队员之后,每年征战全国比赛,随和、懂事、大方的于洋交了不少其他球队的朋友,八一队的朱震宇和刘国梁就是他格外要好的兄弟。在这两位好友的推荐下,于洋1989年进入了八一队。八一队的董志强队长和周苗根教练亲自到唐山接我入伍,还有主教练王雪昆,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是我的成绩一直没能有太大突破。于洋在这里看到了自己和真正好苗子之间的差距,4年后,他决定转业。

▲在八一乒乓球队期间,于洋(后排左一)跟随男队主教练王雪昆(后排中)到朝鲜访问比赛。

上世纪90年代,退役乒乓球运动员最流行的出路是去国外打球,但于洋选了另一条路。

90年代初期,行业体育协会蓬勃发展,代表金融系统的银鹰体协把乒乓球队的训练和管理交给了深圳人民银行,负责此项工作的深圳人民银行副行长、工会主席肖少联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懂球惜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河北队的姚戈、原八一队的赵勃、原国家队选手李永旺等人成为了第一批进入深圳市金融系统的退役乒乓球运动员。这其中姚戈是于洋的唐山老乡、河北队的大哥,也是他人生路上要特别感恩的人。当于洋准备离开乒乓界另谋出路的时候,姚戈把他带进了深圳的金融圈。

▲唐山老乡、河北乒乓球队的师兄姚戈(左)把于洋带进了深圳金融界。

和于洋前后脚进入深圳银行系统的退役运动员们,因为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金融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通常都会被安排在各个银行的行政部门或者工会,工作更容易上手。唯独于洋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出纳,而这条最难的路是他自己选的,我想去一线,想学一点有用的本事。

初入职场的人常常被称作小白,而于洋白得格外干净。别说什么基础知识和工作经验了,光是满桌子的钱看着都眼晕,我长这么大兜里还从来没有超过300块钱。看着周围那些人大、武大、中央财大的名校毕业生,于洋觉得自己就是块边角料。对于他来说,乒乓特招这个身份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相反,他想把这个身份深深地藏起来,他想告诉同事们,自己并不特殊。那时候的目标就是‘鱼目混珠’,能混进去就行,不要扔到台面上让人一眼看出我是那个‘鱼目’。

▲初到深圳时,于洋代表招商银行在深圳金融系统乒乓球比赛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左起于洋、赵勃、华芙蓉、李志君、戴敏)。

一个听起来低到尘埃里的愿望,实现起来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于洋租住在一间7平米的小房子里,晚上抱着一沓练功券苦练点钞的基本功,练翻打传票和计算器,每天练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又出现在银行的柜台里。招商银行的管理很规范,每周都有技能考试,我得赶上大家,我很怕他们说这个人坐在这里只是因为乒乓球打得好。对于于洋来说,缩短和那些名校毕业生之间的差距很难,但他坚信这双打过乒乓球的手一定是够灵巧的。半年多时间过去后,于洋在全行的点钞比赛中拿到了第三名,他短暂地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是颗不太显眼的鱼目了。

于洋在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工作了7年,在这里他得到了最基础、全方位的历练,对银行业务有了全面的了解,职位也从最基层的出纳、会计,做到了信贷员,做到了部门主任,做到了支行行长助理。

借银鹰体协乒乓球队落户深圳的东风,深圳银行系统里的乒乓人越来越多。1995年于学军担任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副行长之后,发起组织了深圳市金融系统乒乓球比赛,把银鹰体协的乒乓球运动从职业赛场铺开到整个深圳金融领域。参赛选手名单上,有人民银行姚戈(河北队),深发展银行李永旺(湖北队、原国手)、赵勃(八一队)、李志君(黑龙江队)、龙珠(八一队)、华芙蓉(浙江队)、常虹(北京队),招商银行于洋(八一队)、任峰(八一队)、戴敏(江苏队)、杨海玲(山东队),平安银行赵淼(山西队)、肖娜(湖北队)、张亚男(八一队),建设银行谷婉玲(河南队),广发银行梁冰(河南队)、成红霞(山西队、原国手),俨然是一个退役版的全国锦标赛。

每年一届的深圳金融系统乒乓球比赛,办得跟专业比赛一样正规,各行也都精心准备,不少爱打乒乓球的银行高管都披挂上阵。当年在广发银行深圳分行当行长的邱伟,就是在乒乓球场上的你来我往中,慧眼相中了从柜员一路晋升到招商银行一家支行行长助理的于洋。邱伟在中学时代,曾在宜宾体校练了4年乒乓球,16岁时以隆昌县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西南财大金融系,后来又一路读到博士,是金融界业务水平很高、也很有原则底线的一位管理者。4年的体校经历,让他对乒乓人有着天然的好感,他觉得从小练乒乓球的人,脑子灵上手快,心理素质过硬,尤其是那些能打进省市队、国家队的人,在严酷的竞争环境中磨练过意志,都有一种绝不服输的韧劲,这些特质在竞争压力极大的金融领域是非常可贵的。另外,通过乒乓球还可以交很多朋友,拓展业务圈。

2001年,于洋转到广发银行,担任广发银行深圳分行景田支行副行长,因业绩突出很快被提升为深南支行行长。从普通职员到一个管理者,30出头的于洋肩上压力陡增,要管理业务团队,要扛起业绩指标,一切仿佛又从头来了一遍。他依然像当年做柜员那样全身心投入,在新岗位上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支行的存款规模直线上升,公司业务不良贷款直线下降,综合业绩连续多年在分行排名前列,还为分行培养输送了12名支行长。2011年初,他升任深圳分行副行长,分管零售及信用卡业务,把分行零售综合业务排名从总行 8 大 A 类行(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郑州、东莞)最后一名提升到第一名,并持续多年保持前列。

▲2006年,于洋作为广发银行深圳分行深南支行行长参加乒乓球比赛。

在广发的15年,于洋的业绩有目共睹。而几年前调任平安银行监事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邱伟,在平安银行东莞分行连续亏损、困难重重的时候,又想到了于洋。2016年底,于洋再次转行,担任平安银行东莞分行行长。职务虽然提了一级,却并非美差,甚至可以说,于洋接了个烂摊子——存款和贷款只有几十亿,不良率超过两成,监管和人行评级都偏低。而在于洋接手的6年里,东莞分行的存贷款都上升到几百亿,不良率大幅下降到极低水平,监管和人行评级也都提升了一个等级。

为于洋引路20多年,这位老部下的很多品质都让邱伟在心里暗暗称赞。踏实勤奋、扎实专业、心胸宽广、懂得感恩,这是邱伟对于洋的评价。无论是在广发还是平安,他在每一个岗位上的业绩都能排在同行业前三;他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非常强,不光是学书本中的东西,哪怕在跟别人吃饭聊天的过程中,他也能迅速把别人的精华吸纳进去;无论对上级还是部下的提点和意见,他都能虚心倾听,员工对他都是真心的拥护。这些评价都是有数据支撑的,在行里每年的员工不记名打分测评中,于洋每一年都排名第一。

▲邱伟(中)不仅是于洋(右)、赵勃(左)转型之后在金融领域的导师,还经常和他们一起拼搏在乒乓球赛场上,广发深圳分行曾代表金融系统夺得全国行业乒乓球比赛的团体冠军。

好人缘是于洋身上的另一个标签。

于洋的好人缘不光是在乒乓圈子里,在金融圈更是如此,他的工作岗位到哪儿,那些大客户就跟到哪儿。在邱伟眼中,于洋的好人缘来自于他的舍得和感恩,他是那种家有两口饭,给人一口半的人。在工作中,大家最在乎的业绩,他会分给别人;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得力干将,他也舍得送出去。有一次于洋把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合规人才推荐给总行,连受益人邱伟也有些不解,他问于洋,这么重要的人才走了,你自己得多费多少心?于洋笑笑说:往大了说,这是给总行做贡献;往小了说,有能力的人也应该得到一个更高更好的平台。领导有这样的胸怀,员工们自然都有满满的工作动力。这些来自底层的动力无疑成为于洋成功的一块块基石,好人有好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有时候,好人有好报也会有另外一种注解。两年前,东莞分行有一位高管违纪违规事发,却诬陷于洋,还告到了总行。总行派来财务、纪检、人力等部门共12人的调查组,在对于洋展开了地毯式调查之后,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位太难得的优秀行长。回忆起自己踏入金融圈以来最煎熬的那段日子,于洋唏嘘不已,我到平安是第一次干分行行长,我投入了全部的心血,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这个行搞好,我没有私心。

事实证明,于洋不但把东莞分行搞好了,而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6年里于洋付出了多少,他自己最清楚,旁人也看在眼里。在每年的分行行长民主测评中,于洋获得了全部无记名投票的很好或好,没有一个人投一般或以下的选项。

▲于洋与时任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合影。

好人缘的底色是人品。人品好,是周围人评价于洋时都会首先提到的,在银行系统一起打拼30年的乒乓兄弟赵勃、李永旺这样说,曾任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部长级干部的于学军也这样说。于学军先后在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深圳银监局、江苏银监局担任领导职务,2014年4月任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在金融界阅人无数,他对于洋评价很高,一个专业运动员退役后跨界到金融圈,能做出这么好的成绩,非常难得。

既有好人缘,又能守住底线,这是于洋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我进金融圈将近30年没有一笔不良,是因为我的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一条底线,我怕一旦这根弦松一松,人们就会联想到30年前的那个我,那个运动员出身的、不专业的我,就会辜负那么多帮助过我的、给了我宝贵机会的人。

从北大研究生毕业、比于洋晚十几年进入金融圈、在投行业也小有成就的前世界冠军孙晋,一说起于洋就两个字:很牛!她觉得这位八一队的师兄很早就摆脱了运动员的影子,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金融人。而事实上,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压力的工作之外,于洋最放松的时候就是跟打球时交的朋友聚在一起。2013年,他和赵勃还策划组织了八一乒乓球队战友联谊会,邀请八一队的教练和同期的战友们到深圳小聚,后来各省市的乒乓队纷纷效仿八一队搞起了怀旧联谊会。

▲2013年于洋和赵勃策划和组织了战友联谊会,邀请八一乒乓球队同期队友和教练在深圳欢聚(第一排左起杨菲、藏亚杰、王爱梅、曹颗、王静,第二排左起于洋、胡芳、杨建华、董志强、周苗根、施之皓、毕东坡、卫东、赵勃、王茜,第三排左起朱震宇、李洋、崔巍、吕干、李树合、艾伟、张志斌、过焰)。

▲时任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和女队主教练施之皓都专程赶到深圳参加八一乒乓球队战友联谊会,图为刘国梁和于洋与当年八一乒乓球队队长董志强(中)合影。

30年前那个贴着运动员标签、把鱼目混珠当成目标的年轻人,曾经是于洋最不愿面对的自己;30年后,于洋说自己仍然是鱼目混珠——从前混在基层的柜台里,现在混在分行行长的位置里。但如今的于洋会大大方方把自己曾经最想撕下的标签贴回来,原来怕别人认为我是靠运动员的身份获得机会,觉得我不行,对我另眼相看;但其实正是乒乓球给了我如此的毅力和韧劲,是这样的财富让我走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光,让我成为现在自信的自己;现在我反而愿意把自己的不足和底子露出来,我愿意让人们看到,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也可以在其它领域做出成绩。

如今的于洋身边有很多金融人才,他们都有着硕士博士的学历。平安集团的用人标准很高,只在全世界圈定的200所优质学校毕业生里招人,这对于学历根本拿不出手的于洋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不仅是在平安的这些年,于洋说,自己过了将近30年提心吊胆的日子,一直感知着自己的不足,一直不断努力赶上大家的步子。

▲这是拍摄于6年前的一张全家福。转瞬就到了知天命之年,于洋现在最在意的事,就是母亲的健康以及女儿于子涵、儿子于子皓的成长。

有人说于洋是金融界的李云龙,总是在最艰苦的地方冲锋陷阵,总能创造奇迹打胜仗。但于洋喜欢把自己比作一个光着脚的马拉松运动员——那些穿着鞋的、成绩好的排在前面,我在远远的后面;可能他们已经起跑很久了,我才刚刚跑到起点;他们跑42公里,我可能要跑45公里,甚至更多;我因此更要努力跑、加速跑,我光着脚也要追上他们、超过他们。

所有的人生,其实都是一场马拉松。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于洋,步履反倒变得轻盈了,因为有越来越多信任他的朋友一路同行。他依然努力,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业绩,更是要为一双儿女做出榜样。

更多精彩文章

▲孙颖莎的童年故事

▲樊振东:我的心里有座灯塔

▲陈梦,234天的内心独白

▲马龙解读不问终点的终点

▲许昕:想穿着西装给队友颁奖

▲王曼昱:没有什么能击垮我

▲王楚钦:相信会有一天得到自己想要的

▲刘诗雯:残酷的另一面是热爱

责任编辑:

活动策划攻略
Copyright © 2022花叶涧(佛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或是文字可能源于网络收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