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好时光, 孩子们探索世界、享受生活, 但千万别让孩子彻底放飞。 犯罪分子以 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 低价出售卡片 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 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以各类话术恐吓操控未成年人配合转账。 来看以下案例。 听说过小马宝莉卡吗? 免费送卡你想要吗? 玩蛋仔派对游戏吗? 免费赠送游戏皮肤你心动吗? 你有超fan的本命偶像吗? 如果有人泄露了 他/她的微信号你会主动添加吗? 接下来,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位同学的经历, 来看看这些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骗局吧!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收集小马宝莉卡片的A同学 最近,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卡牌不仅设计精美,而且根据稀有度分成了不同等级,越是罕见的卡片越受到玩家的追捧。热衷于购买、收集、交换卡片的圈子称为马卡圈,小A便是其中一员。 小A刷到免费赠送小马宝莉卡片的视频,遂添加了免费赠卡群,后被以免费邮寄,需提供身份信息为由,在群中登记了个人身份信息。 之后便有人添加其QQ号建立群聊,声称未成年不允许参加此类活动,小A违规操作导致公司账户被冻结,之后又以不解除冻结将追究法律责任为威胁,告知小A如不按照要求做,便告知学校和家长。11岁的小A出于害怕只能乖乖照做,在对方远程操纵下将其父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手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其父母发现报案时已累计损失40万元。 1、免费送卡作诱饵 2、诱导获取身份信息 3、谎称违规操作 4、威胁追究法律责任 案例二: 热衷蛋仔派对游戏的B同学 蛋仔派对是一款流行于青少年之间的休闲竞技手游,深受学生群体青睐,12岁的小B便是该游戏的一名玩家。 小B通过短视频平台上添加了一名声称可以赠送蛋仔派对皮肤的工作人员为好友。对方要求小B提供账号并扫二维码领取,但小B扫码失败。对方称小B操作失误导致账号冻结,需配合解除,否则将被罚款,严重的还要吃官司。 小B顿时慌了神,不知怎么办。之后在另一位客服的诱导下,小B瞒着妈妈拿了其手机与客服视频通话,在对方的诱导下转账6万元。 1、要领皮肤,先加好友 2、领取失败,账号冻结 3、冒充官方,威胁恐吓 4、避开家长,操纵孩子 案例三: 喜欢时尚偶像明星的C同学 11岁的小C是XXX的超级粉丝,常年在各大平台关注自家姐姐的各类信息。 某天,小C刷手机时看到含有XXX私人QQ的截图信息在宣传视频一闪而过,遂添加为好友。后一名自称是该明星律师的人员声称小C的行为已侵犯明星个人隐私,并扬言要对其追究法律责任和进行报复。 小C感到害怕,在犯罪分子逼迫下通过视频通话将父亲的银行卡密码、手机号等告知了对方,后向对方提供验证码进行转账、消费等行为,损失3万余元。 套路分析 1、STEP1 广告引流 犯罪分子从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方面发布引流广告,以免费赠送卡片或领取游戏皮肤、低价出售卡片、包含明星社交账号的视频等噱头为诱饵,诱导青少年添加社交账号。 2、STEP2 获取信息 以交易、邮寄、填写登记资料为由获取真实姓名、年龄、地址等个人信息,以筛选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 3、STEP3 实施诈骗 冒充工作人员、律师、甚至公检法人员,以违规操作致账号冻结,需及时解绑、需配合警方调查排除犯罪嫌疑,否则会面临刑事处罚、侵犯明星个人隐私,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等话术恐吓,利用未成年人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未成年人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操控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 你以为这就完了? No!No!No! 注意! 犯罪手法又双叒升级了, 不要以为不轻信引流信息就没事咯~ 犯罪分子可能自己找上门! 一些在网络上出售卡片或账号的同学,也中招了! 犯罪分子以账号封控无法收款为由,诱导刷单制造交易流水以骗取钱财,更有甚者诱导未成年人拍摄不雅视频并以此为要挟再次敲诈 ! 警方提示 致家长,加强监督预防 关注孩子。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留意孩子的异常举动,例如躲在房间、角落等处,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等电子设备。 提前预防。对微信、支付宝、手机网银等软件设置严格的支付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非必要勿告知子女支付密码,防止孩子被哄骗、胁迫、利用。 致学生,提高警惕意识 谨慎交友。不添加来历不明的社交账号好友,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提高警惕。倘若需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汇款,一定要事先获得家长同意。 致学校,强化教育防范 加强宣传。加强对防骗知识的教育和灌输,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 内外联动。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在网络或是生活中,遇到威胁、恐吓时,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公安机关求助。 结尾叨一叨 免费赠送勿轻信,谨慎扫码莫贪心 游戏交易套路深,防范诈骗护己身 虚假明星社交号,背后往往有圈套 孩子成长需引导,家长监管不可少 警校联合筑防线,共护幼苗向阳高 来源:上海发布 举报/反馈